《麦克白》麦克白高清完整免费 奥逊·威尔斯
D='浅谈《麦克白》..浅谈《麦克白》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浓缩、最激烈的一部更具“纯粹”的悲剧特性的悲剧。主人公雄心勃勃地想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麦克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向人们展示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必然导致罪恶、导致毁灭。
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人物命运能从自身找到合理的解释,是《麦克白》作为性格悲剧的一个审美特征。但剧中对麦克白及其夫人内心风暴的精当刻画,才是其中最精彩之处。
为刻画麦克白的性格,大量运用旁白、梦幻,突出麦克白夫妇的内心风暴。所以,该剧虽有马尔康代表的道德一方与麦克白所代表的道德一方的冲突,但是主要的冲突却是麦克白自己内心的冲突。麦克白内心善恶、权欲与理性的冲突才具有动人的力量。麦克白对自己的欲望始终有清晰的理性。
麦克白对自己的欲望可能会带来的罪恶始终是非常清醒的,他之所以依然在不顾罪恶去实现自己的欲望,是因为权欲的力量实在太强,并且又不断受到外在力量的催化。马尔康被邓肯封为勃兰特亲王时,我们可以深刻而清晰地领会到麦克白内心所激起的第一次内心风暴。
行功论赏之后,邓肯要到麦克白的城堡去作客。麦克白夫人怂恿麦克白在家中干掉邓肯。但麦克白内心矛盾重重,一时难以作决定,在这种两难之时,麦克白夫人的鼓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麦克白夫人是个极聪明的女性,她深谙其夫的个性和弱点。所以其鼓动言语才会有立竿见影之效。她先以爱情来挤兑麦克白。继而,又用一个军人最忌讳的懦弱来激将麦克白。这两点都是麦克白的致命之处,因此他才铁定了谋杀邓肯之心。
杀人的恶念让他恐惧,他不是逃避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逃避自己对自己的审判。谋杀邓肯之后,麦克白听到臆想的声音。暗杀班柯后,麦克白看到班柯的鬼魂,这是麦克白内心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他内心对自己审判的理性观念的外化。麦克白杀死了邓肯与班柯,也相当于杀死了自己的另一半――理性、善良的另一半。麦克白与班柯本是一个人的两个方面。杀死班柯之后,麦克白内心冲突开始减弱,从那以后,他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疯狂的暴君。人与命运的冲突也开始激化起来。
总之,麦克白的悲剧就在于他错误地听信了女巫的预言丢失了自己的信念,错误地遵从了妻子的指示丢失了自己真正的勇气,错误地不肯悔悟而走向了终极的毁灭。
《麦克白》毕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命运悲剧。命运并不直接作用于人,而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欲望、罪恶、性格等间接作用于人的。让他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下,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既定的结局。
从人情物理出发,麦克白的一切行动和最终的结局都是可以解释的。麦克白的本性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也正是这不安分的本性最终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从麦克白夫人口中,我们了解到麦克白的性格,他“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随联属的奸恶”,他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夺”。平定叛乱,被封为考特爵士之后,麦克白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他之上的邓肯,又完全依赖他来保障自己国家的安定。女巫的预言使麦克白内心的隐秘的权力欲望浮出水面,而邓肯对他过火的奖赏和夸赞,增强了他的欲望,也刺激了麦克白的野心,使认为自己攫取王位也并非是全无理由的:因为自己的功劳很大。
女巫的预言被验证后,促进了事态的发展。麦克白告诉了夫人,于是预言激起了两个野心家的欲望。麦克白夫人是事态迅速发展的刺激因素。当麦克白进退两难和犹豫不决时,麦克白夫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因此他才铁定了谋杀邓肯之心。
麦克白篡夺了王位之后,又暗杀了自己的战友班柯。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班柯是麦克白唯一忌惮的人,杀邓肯之前,他就曾想收买他,但班柯拒绝了他,既然收买不成 ,他又知道自己的许多秘密,为了坐稳自己的王位,麦克白干掉他,诛除异己本就是政治家惯用的伎俩。至于后来麦克白的失败也是因自身造成的,一个暴虐而又非法的君王,必然会遭到各个阶层的反抗,人民的反抗加上众叛亲离,可以把任何一个国王掀下台。
《麦克白》具有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双重审美特质,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本主义”,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天才式的巨人。莎剧中的人物多具有人文主义色彩。《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的斗争精神和他的力量体现了人的力量。但他最终的失败却说明命运观念在西方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它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风格。
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这出悲剧将伟大的人性撕裂,让读者见证了一个人的贪欲一旦被激发,会泯灭善良的本性,迷失自我并最终走向灭亡。剧中的人物震撼了读者并引发读者的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奋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莎士比亚为读者塑造了这样的一个反面例子来警醒读者:克制自己的贪欲,坚守自己的内心。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学的艺术,也有生存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读者去思考,去探索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生活。
麦克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麦克白最初的时候是一名骁勇善战的赤胆忠心的苏格兰大将,曾凭一己之力平定了一场叛乱。麦克白身份尊贵,身为王室贵族,自己又军功赫赫,心内隐隐觊觎那近在咫尺的王位。他是一位野心家,然而在他遇见三个女巫之前,他的野心并未展露出来。
当他听见女巫预言后,深埋心里的那丝丝欲望开始发酵,他的野心开始浮出水面。随着王位距离的拉远,他开始浮躁。现实的难题、内心的欲望,他纠结着,对于自己前进的方向,他开始有些混乱。最后,在内心善与恶的交接之下,他遵从了内心的欲望,他开始迷路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麦克白》创作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剧,取材于贺林谢德的《编年史》。原书中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贵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将国王邓肯谋杀。
篡位之后,麦克白受到内心极度恐惧和疑虑的折磨,但为保住王位他实行暴政,滥杀无辜,成为疯狂残忍的暴君,最后被邓肯之子马尔康率领的讨伐之军消灭。
作品赏析
《麦克白》(1606)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
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麦克白
本文链接:http://www.cncnol.com/post/202305/869.html
大家都在看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